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6:26 点击次数:178
在古时候那乱世,战场上乱得一团糟,要是有个人被困在了一座孤城里,啥希望都没了,也没人来帮忙,感觉全世界都把他给忘了,那他到底是会选择豁出去,用生命来报答他的老大呢,还是会想办法另找出路呢?
咱们得琢磨琢磨,到底是那份儿高傲的气节更顶用,还是手里实实在在的面包吃着香?
在公元882年那会儿,朱温也碰到了这么个棘手事儿。
那时候,他还在给黄巢打工,守着同州这块地方。河对面呢,就是王重荣带着的大唐正规部队,眼睛瞪得圆圆的,就跟老虎似的,时刻准备着冲过来,给同州来个突然袭击,顺便把朱温也给一锅端了。
朱温眼巴巴地给黄巢写了封信,求他赶紧来搭把手,说自己这边快撑不住了,可左等右等,硬是一点儿回音都没收到。
这时候,朱温的老战友胡真和谢瞳就开始行动起来,劝朱温出手了。
胡真以前是个带兵的武将,所以他从打仗的角度给了咱们这样的看法:
黄巢带着他那帮起义军,你朱温也算一个,一开始都挺猛的,扛着旗子就起义了,到处打仗,很少吃败仗。不过黄巢这人吧,就像个到处流窜的强盗头子,他就爱攻打城池,占领地方,但占了就走,也不好好守着。虽说咱们打下了长安,可唐朝的大部分地方,咱们还是没拿在手里。
在黄巢还没当皇帝那会儿,他压根儿就不咋想弄啥固定的地盘。可奇怪的是,等他一称帝,长安就成了他眼里的香饽饽,好像只要有了长安,他就心满意足了,把长安当成了自己的老窝。
以前吧,你本该找个地儿扎稳脚跟的时候,你偏偏不动手,现在呢,你好不容易打下了长安,可你最不该干的事儿,就是把长安当成了你的老窝。
其实吧,原因挺简单的,就是黄巢他们一路打来,都没想着占个地方,建个自己的根据地啥的。这样一来,到了长安,那就像是座没人管的孤城,孤零零的。
守着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城有啥意义嘛?要是真想保住长安,那也得赶紧想办法多占点地方才行啊。
但是吧,黄巢这家伙干啥都慢悠悠的,不论是调动兵马还是后面给养支援,总比别人慢好几步,这样一来,他军事上很快就不行了,跟着他混肯定没啥好果子吃。
胡真话音刚落,谢瞳就接着给朱温打气。他对朱温讲,黄巢那家伙,原本就是个考试没过的书生。进士都没考上,他哪算得上是真正的读书人,说白了,也就是个草头王罢了。
像他这种出身平凡的家伙,能在那么乱的年代里闯出这么大的一片天,靠的不是他有多大的本事,也不是因为他品德多高尚,说白了,就是因为他运气爆棚,正赶上那时候了。
有这么个人,进了长安城后,就放任手下的人随便抢东西、乱杀人,胡作非为。咱们现在没办法,只能暂时委曲求全跟着他们,但绝对不能长久地跟他们混在一起。因为这种人啊,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,要是咱一直跟着他混,说不定哪天就死在哪个旮旯里了。
朱大将军啊,你自打跟了黄巢老大以后,那真是埋头苦干,啥活都干,功劳大大的。但话说回来,现在这大齐朝廷里,坏蛋当权,搞得乌烟瘴气的,连支援的兵马都搞不来。这样一个乱糟糟的朝廷,咱还死心眼地跟着它干啥呢?
这两个人一搭一档,把朱温哄得心里头乐开了花,朱温二话不说,当场就拍板决定要跟着王重荣干了。
按朱温那聪明劲儿,这两个人就算憋着不说,朱温心里头也早把这些事儿琢磨透了。他为啥还要主动问手下人的看法呢,说白了,他就是找个由头,给自己下个台阶罢了。
说来说去,人的心思真是挺有意思的。朱温啊,他其实并不是真的害怕和王重荣的大军对上,他真正害怕的是自己心里头对死的那种哆嗦劲儿。
当将军的,要是觉得自己打不过人家就直接投降,跟觉得自己打不过,但手下兄弟们劝了半天才决定投降,这两件事吧,表面上看都是投降,可实际上差别大了去了。你想啊,第一种,那就是将军自己心里清楚,实力不济,干脆利落投降,没啥纠结的。而第二种呢,将军一开始可能还想拼一拼,但手下人你一嘴我一舌,都说打不过,劝来劝去,最后将军才勉强同意投降。所以说,虽然最后都是投降了,但背后的想法和过程,那可真是不一样。
朱温呢,他可不乐意承认,自己是因为胆小怕死才背叛了黄巢。他非得营造出一种感觉,就好像自己是身不由己,被这乱世给硬推着走,没碰上英明的主子似的。
反正就是这么个事儿,朱温把他部队里的那个监军严实给干掉了,接着就打开城门投降了,带着他的兵马加入了王重荣那边。
监军啊,就是皇上派到军队里头,专门盯着那个带兵的头头儿的官儿。这活儿大多让那些太监来干,说白了,就是为了不让那些武将们闹事,起内讧。朱温要是想向朝廷投降,那首要之事,就是把严实这家伙给解决了。
王重荣对朱温印象还不错,他觉得现在世道这么乱,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。那些主动来投降的,总比那些死扛着不投降的要强得多。
杨复光这人,在朝廷里那可是个大宦官,手握大权。黄巢起义闹得沸沸扬扬之后,他就当上了管全国兵马的头头,职位叫做天下兵马都监。
这家伙官职可大了去了,基本上只要是政府军,都得听杨复光的指挥。
杨复光一听到朱温投降的消息,立马就给王重荣发了信儿,说咱们得把朱温给解决了。
为啥他要干掉朱温,说实话,我也不太明白。估摸着啊,从杨复光一开始混到现在,他一直跟那些起义军搅和在一起。而且,他还跟以前的黄巢、王仙芝打了不少交道。黄巢和王仙芝给他的感觉,那就是说话不算数,一开始乱搞,最后拍拍屁股走人,还老变来变去的。
在杨复光心里头,朱温这家伙,跟没立场没原则的人没啥两样。像这样的人留在身旁,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,说不定哪天就反咬一口,还不如直接给解决了,省得闹心。
杨复光心里琢磨着要把朱温给干掉,可王重荣却死活不同意。王重荣那时候正忙着在前线劝降黄巢那边的人呢,他之前就放话了,只要是投降朝廷的,以前的那些事儿一概既往不咎。朱温这家伙,在同州那一带,算是黄巢手下的代表人物了。王重荣本来还打算拿朱温当个典范呢,让人家一看,投降了有好处。结果朱温真心投降了,你倒好,要给人杀了,这不是自找麻烦嘛,也不吉利啊。
因此,王重荣不光没对朱温动手,反而还向朝廷禀报,给朱温升了官,提高了爵位,并且继续让他带着自己的队伍。
要说那时候啊,唐僖宗还在四川没回来呢,他一听到这事儿,立马就对朱温竖起了大拇指,直说:“这家伙,简直就是老天亲自给我送来的猛将啊!”
讲完之后,皇上直接就给朱温起了个新名字,叫朱全忠。
看来僖宗对朱全忠那是相当看重,就盼着老朱能一门心思地忠于朝廷,把自己的心肝脾胃肾都搭上。这情景,跟当年唐玄宗和安禄山那会儿,还真有那么点相似。
朱温能在朝廷混得风生水起,还深得皇帝的欢心,这其中王重荣可是帮了大忙。朱温心里头清楚,得找个机会,买点像样的礼物去好好感谢感谢王重荣才行。
朱温这人吧,心里明白得很,人家对他好,他也得回报人家。所以,他一咬牙,就直接认了王重荣当自己的舅舅。
王重荣可能心里头并没真把朱温当亲外甥看待,但他确实对朱温有那么点信任。朱温在王重荣的手底下,那是真的放开了手脚大干一场,攻打城池、占领地盘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。
再说了,皇上还给朱温许了个大官,让他当宣武军节度使,管着河南东边那一块儿。不过,这有个条件,那就是官军得先把长安给打回来。
所以,朱温出去攻城掠地,这可不单单是给王重荣卖力那么简单了,他其实更是在为自己的将来铺路呢。
说实话,朱温那时候选择背叛原来那边,站到朝廷这边,还真是挺明智的。你看,公元882年他一投降朝廷,没过多久,也就一年吧,黄巢那帮人就从长安撤走了。
不过,黄巢虽然离开了长安,但他可不是被打败了,而是往东去了陕西的蓝田那边,打算进攻蔡州呢。
说到这儿,咱们可能都会琢磨一个问题,那就是看看黄巢这一辈子,他打下长安那会儿,应该就是他最风光的时候了吧。
快乐到了极点就不会一直持续,爬到了山顶接下来就是下坡路,打了败仗的将领,怎么能这么淡定地撤退呢?
真挺有意思的,黄巢那会儿从长安撤走的时候,官军其实有好几回都能追上他们。就算不能把黄巢直接给抓了,也可以趁机多干掉他一些兵马嘛。
说起来为啥会这样呢,是因为黄巢刚打下长安那会儿,他手下的人马可是抢了不少好东西,金银财宝堆得跟山一样。等到他打算撤走的时候,这些财宝就成了累赘,大车小车装得满满当当的。可谁成想,带着这些财宝逃跑,队伍走得那叫一个慢,跟蜗牛似的。黄巢一看,这样下去哪成啊,干脆心一横,边跑边扔,把抢来的财宝都撒在了路上。
后来那些去追黄巢的官军,一路上看到满地财宝,都忙着去抢,谁还顾得上追黄巢啊,结果黄巢就这么逃掉了。
我视金钱如浮云,并非是我厌恶钱财,而是因为我更需要的是,用这些钱来续我的命。对我来说,金钱就像过眼云烟,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钱,而是我觉得,我更需要用这些钱来做一些对我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。
刚才咱聊到的那个蔡州啊,其实就是现在的汝南这个地方。
那时候,汝南那地方的一把手,是叫秦宗权的人。
秦宗权,这家伙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。在天下还没乱套的时候,他只是在蔡州当地军队里混了个小兵头头的位置。后来,瞅准时机,趁着战乱他就搞了个兵变,把原来的蔡州刺史给一脚踹开了,自己就这么坐上了刺史的宝座。说实话,他以前压根就没干过刺史的活儿,对战场上那一套更是一窍不通。所以,等到黄巢的军队一到,他立马就怂了,举手投降了。
那会儿真是乱得不行,大家为了活下去,啥都不顾了,理想信念早扔到九霄云外。看到有人向黄巢投降,一点都不稀奇,反倒是碰到那些宁死不屈的,才让人觉得惊讶呢。
拿下蔡州以后,黄巢紧接着就琢磨着要去攻打陈州了,陈州就是现在的河南淮阳那地儿。
黄巢一离开长安,长安城就算是重新回到了大家手里。在这个事儿里头,朱温可是帮了大忙,朝廷也没忘记他之前的付出,就给了他宣武军节度使这个官儿做。这个官儿呢,是管汴州那一片的。
汴州啊,其实就是现在咱们说的河南开封那个地方。
咱们聊起开封啊,都知道它后来成了北宋的首都,那时候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,热闹得很。但说实话,刚开始可不是这样。那时候战乱不断,汴州这块地方到处都是饿肚子的人,饥荒严重得很,啥都得从头开始弄。可惜啊,朱温刚到汴州没多久,朝廷那边就催上了,为啥呢?因为朝廷的大事儿是要彻底摆平黄巢,不光是把他从长安赶走那么简单。所以朱温刚到汴州屁股还没坐热呢,朝廷的命令就来了,让他赶紧去帮忙打陈州。
你得知道,黄巢这家伙虽然从长安逃跑了,但他的精兵强将还在身边,而且他指挥打仗那是一把好手,真的挺厉害。因此,好多地方的节度使,像朱温这些人,虽然能跟黄巢干一架,但说实话,真不是他的对手,打是能打,就是打不过。
然后,朱温他们就去找了唐朝的河东大佬李克用,想着让这位大人物出手帮上一把。
李克用,他是沙陀族人,属于西突厥里的一个小分支。
唐朝那会儿,关于沙陀人的记载真的没几笔。他们是个游牧民族,平时也不爱记这些历史的事儿。
所以吧,朱温虽说认识李克用这个人,但对于他的来历啥的,其实了解得并不多。
朱温心里清楚,李克用那家伙也是在唐朝末年那乱世里混出来的军阀头子。并且在把黄巢那帮人从长安撵走的时候,他李克用可是出了大力气的,说白了就是功劳大大的。
乱世降临,天下即将大乱那会儿,朱温已经见过不少人,往后他的路上还得碰上更多,李克用嘛,也就那么回事,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。
不过朱温压根儿没想到,就这么个人,以后会成为他一辈子的死对头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Powered by 168极速赛车开奖历史记录查询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